登录/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.0 全新发布 ×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· Android • 豆瓣 • 读书 • 电影 • 音乐 • 同城 • 小组 • 阅读 • FM • 时间 • 豆品 豆瓣社区 搜索: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... [ ] [搜索] • 首页 • 浏览发现 • 话题广场 new 快速注册 从《绿皮书》聊一聊中国人的“种族歧视” 达令欧尼达令欧尼 2019-06-23 21:36:13 前言: 题目中的中国人,当然也不是指全部中国人了,本文重点在于分享个人见闻,见闻有限还 是不能概况所有的情况。如果你有更好的经历,也请更正分享。 正文: 电影《绿皮书》,荣获91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以及其他三项大奖。这部影片获得如此高的评 价,不仅是因为好莱坞大片的制作,电影的节奏充满喜感,更多是这部电影的题材,具有 深远的历史价值。 它将一个苦涩的“悲剧式”话题,将“种族歧视”赤裸裸的搬上银幕,以喜剧的形式,呈现给 人们的面前。 [p62358712] 一个人的见识有限,则会容易形成狭隘的世界观,歧视的源头的是自我盲目的优越感。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’s cover .永远不要通过一本书的封面去评价一本书。 同样,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肤色,去揣测和评判一个人。 (文章里若出现“黑人”,请不要误会,仅仅是对“黑色人”的简写。) 一.一部分中国人的“种族歧视” 白人对黑人种族的歧视,历史悠久,黑人反抗了一个世纪,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生 存环境。 大学里,有一个美籍非裔的女外教D,微胖,棕色皮肤,正规美国大学教育研究生毕业。她 是一个典型的美国‘话痨’,她不是我的老师,更像是我的朋友。 那天在食堂,遇到她在和她班上的三个男孩子在吃饭,她热情的邀请我一起。那三个男生 ,为了练习英语口语,几乎每天跟着D。 这里插播一首歌《TheyDon'tCareAboutUs》MichaelJackson- (迈克尔杰克逊的歌,反对种族歧视,有点点吵,很有情绪感染力的歌,不喜误点哦。) 起初,我以为他们已经和D成为了朋友。结果那天吃饭的场景,让我感到非常难堪。 记得,那天D在饭桌上,讨论中西方审美的差异,中国小男生们一边用英语笑嘻嘻奉承的应 对D,其中一个男同学说:“你要是在唐朝,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美女!”然后三个男同学就‘ 哈哈哈’的大声笑开了。 D就咧嘴,笑着对我说:“他们很调皮!” 其中一个平时蛮文静的男孩,低头跟同伴,笑嘻嘻的低声用中文说:“黑的跟煤球一样,牙 齿倒是很白。” 那个场景,所有人都在笑,只有我,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应对。 后来,D跟我成为学习伙伴,开始学中文。当我们学了一些颜色词汇,D明白了那些男孩子 口中的“黑妹”是什么意思后,非常生气。 [p62358716] 她给我科普了一个词:“种族歧视”。原来,嘲笑黑人的“天然黑”,有这么一个说法,并且 黑人对这个词,那么忌讳。 随着她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来越久,她越加发现,中国人对黑人的偏见,偏执到可怕。 有一次D坐出租车,司机跟她聊天,问她来自哪里? 她磕磕巴巴的说:我来自美国。中国司机竟然生气了,“你骗我,你明明来自非洲......” 那一年,美国的总统是奥巴马。 [p62358718] 我跟意大利的学生聊天,说到中国的种族歧视问题,他频频点头,在一些英语培训类机构 ,招聘外教的英文条例里:表明了:不要黑人,也不要黄皮肤的。 尽管那些黑人,是来自说英语的国家,但是培训机构,还是更愿意招聘一些非英语国家的 白人,即使那些白人的英语带有浓重的口音。一个香港从移民到英国的人,说着一口标准 的英式英语,在上海面试做外教,最后语言培训机构就直接用“皮肤”这个原因拒绝了。 我跟D讨论过中国的对黑人种族歧视。不仅仅是中国,据她说,很多韩国人,欧洲一些比较 落后的国家,他们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也一直存在。 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,但是我们分析了一下,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: 原因一:亚洲人自古以白为美的审美,比如‘一白遮三丑’。 原因二:刻板印象,一看都黑色人种,就联想到窘困干旱落后的非洲。 原因三:不可否认,确实存在一些黑人,他们带来一些治安问题,让人心生戒备。 二.国外对黑色人种的态度 电影里有一个炸鸡的梗。白人司机买了一桶KFC炸鸡,给黑人音乐家吃。黑人音乐家,认为 这样吃非常不文雅。 后来,一个庆功晚宴,饭店专门为黑人音乐家,准备了炸鸡,白人司机狡黠一笑,似乎是 说:“我就知道你喜欢这个。”音乐家则面露尴尬。 [p62358717] 原来,在美国上个世纪,美国北方很多黑人喜欢吃炸鸡,于是很多美国人形成了一种刻板 印象:黑人就喜欢吃炸鸡。然而KFC这类快餐,被视为一种穷人才吃的廉价食物。电影这个 桥段,也正是反映了白人对黑人的一种“刻板印象”。 刻板印象的形成,有很多原因,教育,生存环境,见识,思想比较封闭等导致,应尽可能 的杜绝。 我有三个乌克兰学习中文的学生,曾嘲笑他们的黑人室友,说再也不要跟黑人一块住。然 而黑人的女朋友,是一个模特似的白人女孩。 上课,他们也会问我:你喜欢吃鸡爪吗?时常有一个论调:中国菜很奇怪,中国人都喜欢 吃鸡爪。鸡爪这类食物,在欧洲是直接被视为一种垃圾的。 我回答:“虽然我爱吃,但是这不代表所有中国人都爱吃。”这样的刻板印象,让人不舒服 。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之间,随处可见。 种族歧视,随着教育水平,经济水平,国际交流的密切,还是被越来越多人所摈弃。人们 开始意识到因为“宗教”“肤色”“国籍”,而对一类人保持不友好的第一印象,是肤浅认知的 表现。 德国柏林,黑白配夫妻不在少数。当时我就读的一个德语语言班上,有14个人。两个黑人 女人和德国男人结婚了,还有一个非洲男人,他妻子是德国人。 最难忘的一个场景是,一个德国标准的美女,185身高的模特级辣妈,我们一起买冰激凌。 在冰激凌门口,有一个穿着皮靴,牛仔短裤,黑色吊带,满头大鞭子。那黑人女孩身上的 黑色,那种油状,黑的发亮似的颜色。 [p62358721] 那个德国辣妈,痴痴的看着那个黑人女人,眼里自然流露出对美的欣赏:“她真美啊,真美 !”俨然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。 所以以欧美国家为例,有些人始终也还是存在对黑人莫名歧视,但是这类人,也说不定会 歧视我们的黄皮肤。种族歧视,这件事,还是因人而异,但是或多或少和一个人对世界的 包容程度,受教育程度,以及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关。 试想,到底是多么狭隘的人,会因为自己天生的皮肤,而产生有一种优越感? 三.“种族歧视”是一个圈 《绿皮书》电影里,白人司机遇到了种族歧视的警察,那个警察甚至嘲笑起了司机来自意 大利,是意大利黑人的后代。白人司机气愤的大打出手。 在罗马玩的时候,我的室友,是一个喜欢看书的老师。她虽然来自北非,但是她就是一个 金发碧眼的白人。我们一起去特莱维喷泉玩的时候,下起了大雨,在一个躲雨的教堂下, 我们遇到一个强行买东西的黑人。 黑人商贩,刚开始友好的送了我一些小礼物,因为我没有傲慢的不搭理他打招呼。但是看 到我不买东西,他急了说:“你在种族歧视!” 白人室友说:“她不是,她正在跟一个北非的女孩一起散步。” 但是那个黑人,借着“种族歧视”的幌子,强买强卖,最后是我的北非室友,勇敢的一把拉 起了我,大步走了。 [p62358719] 去法国留学的同事也分享了一件小事,她同学在法国南部,去超市买东西,一张面额500的 欧元(今年取消这种面额),对方是一个黑人售货员,没有找钱,她回去讨要。 黑人售货员问她要小票,最后竟不把小票还给她。最后,女生闹到超市经理那里,最后才 把剩下的钱找给她。这件事是黑人售货员的素质问题,不能直接归结为法国的黑人都是这 样的。 我不清楚,那个女生是否是受到黑人的种族歧视,但是,如果我们民族一直对黑人民族大 部分保持“种族歧视”的态度,那中国出去的留学生,如果受到了黑人同样的不公平待遇, 是不是应了古语“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”? 如果留学生在海外求职,也因为自己的肤色受到不了不公平待遇,我们是否有底气说不? 即便,确实有一部分黑人,因为种种原因,让人心生防备。但是请对事不对人,不要否定 全部的黑色皮肤的人。一个人的素质跟这个人生活的环境和教育有关,但是跟Ta的肤色和 国籍没有关系。 何况,我们根本不能根据肤色去分辨一个人的国籍。 歧视,是对人类自身狭隘世界观的直接表达。打破歧视,各人认为的最好办法,还是多出 去看一看,跟当地人多交流一下。 [p62358722] 朋友去了南非,爱上那里,对当地朴素的黑人,印象深刻,一心想去那里做导游。我也有 一个肯尼亚的朋友,特别可爱善良,在德国还收留我住宿。好想去一次肯尼亚的大草原, 坐着“车笼子”去看狮子和斑马。 尽管存在,这样一小部分黑人的违法行为,就武断的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的,实在不妥。 何况,种族歧视,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。 四.中国人也会“歧视”自己人 如果,中国人在国外受到了外国人的种族歧视,与在国内受到共同肤色人的人的不公平对 待,后者于我是更难以接受。 在上海生活,曾想找一个外滩的酒吧喝一杯,翻看一个排名考前的酒吧下面的评论: “位置很好,但是酒吧的中国服务生,一看到是白人,就很热情。服务生对我们,趾高气昂 ,态度明显非常冷淡。再也不会去这个酒吧了!” 除此之外,中国的“地域歧视”还是依旧存在的。河北的高中同学在北京飘了9年,还是会被 冠上“外地人”。 一起上德语的班上,有一个北京小青年,因为我算是北京长大的南方人,跟这个北京青年 聊了一会。他问你家原来在哪?我说木樨园那块。“啊,那块啊,有点乱。一帮外地人,挺 闹腾的。” 一下子,我也说不上来什么。也许是因为他年轻,口无遮拦,但是那一刻感觉自己因为出 生被人无故瞧不上,被自己人“歧视”了一把。 [p62358723] 大城市歧视外地务工人员的现象,还依旧存在。连我们自己都在歧视自己的同胞。这种歧 视与《绿皮书》里反映的种族歧视,其本质都是一样的。 我不敢说自己,没有这毛病,我会因为一个人的国籍和家乡,联想一些关键词,形成一个 第一印象。但是事实证明,第一印象,往往不准,凭借肤色、国籍、地域,这些原因判定 一个人,心生偏见和歧视,还是避免的好。 种族歧视,如同在一个环形管道里射箭。如果我们在这个歧视圈里射箭,终有一日,必定 也会被歧视这支恶意之箭,所中伤。 最爱卞之琳的诗:“我站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也在桥上看你。” 今日借用,改为“我站在桥上种族歧视,种族歧视的人也在桥上歧视你。” 结语: 西方有一句谚语:“如果你住在一个玻璃的房子里,就不要朝着别人扔石头。”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,会走出国门,越来越多的学子,去国外求学。 试想,你或你的家人,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,地方人用当地语言嘲笑你的细长的眼睛和不 立体的五官,以及黄色的皮肤,你该作何感想? 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” 有梦想的不仅仅是马丁路德金。看完电影《绿皮书》,我内心燃起了一个小小的梦想: 希望,我们生活的环境,歧视会一点点消失,无论肤色,无论富贵,人们互相尊重,人人 可以受到公平对待。如果一个占世界四风之一人口的国家,能有这样的改变,这个世界会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? 当年马丁路德金有一个梦想,希望消灭种族歧视。这种思想,何时在中国展开? 我很期待。 本文首发公众号:“移民帮”,如有转发请务必提前告知。 [p62358793] 思想文学社会热点读书 © 本文版权归达令欧尼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 © 了解版权计划 赞赏 0 赞 转发 9 微信扫码 • 新浪微博 • QQ好友 • QQ空间 回应转发赞收藏赞赏 达令欧尼 达令欧尼 (Berlin, Germany) 🌸双鱼+高敏感+讨好型人格 ⛳️读过三个大学专业:旅游管理+汉语... 达令欧尼的最新日记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) • 14个记忆碎片总结2022年 (8人喜欢) • 魔幻小故事:阿拉丁神猫与三个愿望 (2人喜欢) • 别再倒数过日子了,眼前的生活里也有高光 (28人喜欢) • 生活停在时间传送带 (21人喜欢) • 来德第5年:门口有一只“抑郁”的野兽 (8人喜欢) 热门话题 · · · · · · ( 去话题广场 ) • 把生活拍成电影海报 488.9万次浏览 • 寻找家乡最好的年货 37.1万次浏览 • 给自己的年度颁奖典礼 3.9万次浏览 • 一杯热饮好过冬! 6.7万次浏览 • 和2022说再见的一百种方式 123.0万次浏览 • 你最想安利的家乡美食新话题 · 2965次浏览 © 2005-2023 douban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· 在豆瓣工作 · 联系我们 · 法律声明 · 帮助中心 · 移动应用 · 豆瓣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