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似妆容可追溯到早期西方电影中的“傅满洲”形象:小眼睛,贼溜溜,加上两撇胡子,十 足的坏蛋。在后来的漫画中,“傅满洲”的小眼睛形象被夸张呈现,变成了“眯眯眼”。这是 西方社会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,带有浓厚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。 [9afd035dcc] -- 前段时间,国外社交网络上一些老外刻意拿手指吊眼角,挤出“眯眯眼”的样子,结果被很 多亚裔网友痛斥。今年6月的世界女排联赛上,一名塞尔维亚选手冲着东方选手做出拉眼角 的动作,结果被国际排联开出罚单,理由是这个动作已构成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。 可见,“眯眯眼”跟“西瓜、炸鸡之于黑人”一样,都是充满种族歧视的符号。 一些商家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,拿“眯眯眼”妆容打广告,也难怪网友会不领情,甚至联想 到辱华。这些商家被骂,不冤。 -- 审美看似是个人的事,其实背后有很强的社会性。什么眼型好看,在不同人群、社群中有 不同标准。但近代以来,西方人鼓捣出“傅满洲”“苏西黄”等恶意丑化东方人的刻板形象, 强行向东方世界输送带有种族歧视性的审美趣味。 过去几十年,“洋标准”先是在中国消费市场一路横行,街头巷尾不时可见挂着洋招牌、用 老外撑场面的店家,这叫“洋气”。因为现代艺术流派大多源自西方,时尚潮流也差不多都 -- 然产生极强的反感:什么开玩笑?你就是没安好心! 别怪中国网友太玻璃心,实在是咱无法接受西方强塞过来的“东方美”,何况这背后还有持 续百余年的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。 尤其在国家实力上升、民族复兴加速的今天,中国的商家和艺术家更没必要迎合那些带着 明显歧视色彩的审美观。中国有着数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,东方美学有着独特魅力。这些